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院新闻

从 “ 0 ” 到 “ 1 ” ,他的成果丰硕!

来源 : 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作者 :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545     时间 : 2023-02-14

01宋永利教授

宋永利教授


日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2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我校数学学院宋永利教授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近年来,他在时滞微分方程的分支、时滞耦合系统的振幅消亡与同步模式、反应扩散方程的Turing-Hopf分支等方面连续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与引用,2016年起已连续6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数学)。去年,他主持的项目“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支与模态转迁”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02宋永利参加第三届生物数学建模与随机分析国际会议

宋永利参加第三届生物数学建模与随机分析国际会议


钻研学术,做科研几乎全年无休

不用拴在实验室,也不需要使用仪器,数学研究是可以随时随地思考、随时随地做科研的。”满脑子都是数学问题的宋永利笑着说,“我做科研几乎全年无休,有时做梦还在琢磨那些没有解决的科学问题。”

据应用数学专业2022届硕士研究生杨凤回忆,有次讨论会,师生连续几个小时都未能解决一个科学问题,后来赶上饭点去吃晚饭时,宋老师突然有了灵感,放下碗筷马上赶回办公室把思路写下来。“数学的奇妙也正在于,在你经历了苦苦思考和钻研后,也许答案会以一种意外的方式出现在你面前。”宋永利说,“数学是一种思维游戏,数学研究中每一步探索就是闯关,乐趣不言自明。”

宋永利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源于孩提时期,幼时便对数字很感兴趣,上小学时还因数学成绩佼佼受到长辈的夸奖和称赞。到了初中,宋永利又对几何证明着了迷。“我特别喜欢做需要添加辅助线的几何证明,一道题一道题破解会觉得很过瘾,特别有成就感。”宋永利的语气中不无自豪。

2005年获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宋永利又先后前往西班牙、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高校访学。宋永利直言:“我是完全奔着学习的态度、以学生的身份一边学一边思考的。”于是,他转而将工作重点移至反应扩散方程的分支理论方向,从研究有限维的微方程转向研究无穷维的微分方程。

03宋永利受邀访问西北师范大学并作学术报告

宋永利受邀访问西北师范大学并作学术报告


在宋永利看来,数学领域想要取得突破性成果,必须以突破性思维去想通想透问题本身,从而发现其中的原理奥秘,而非一味地埋头运算。近些年,宋永利从“0”到“1”的成果可谓丰硕:在具有空间平均的记忆扩散方程中发现了时空斑图,首次全面地给出记忆时滞和扩散联合作用导致的时空动力学分类;系统完整地建立了反应扩散方程的Turing-Hopf分支的规范型理论和算法,揭示了斑图转迁的理论机制;建立了时滞诱发振幅消亡的数学理论;从理论上给出了时滞诱发振幅消亡的临界值的计算公式及时滞诱发的稳定性开关现象,解决了Reddy等人在Phys.Rev.Lett等期刊提出的科学问题;发现了耦合时滞对同步模式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同步和时滞临界值的对应关系以及决定同步振动稳定性的全新判据。

05我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颁奖典礼上宋永利和研究生合影

我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颁奖典礼上宋永利和研究生合影


严师严教,培养更多科学珠峰的攀登者

宋教授指导了5名博士生、十多名硕士生。其中5位博士全部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名硕士毕业生的论文获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数学学院党委书记徐金芳对宋永利近几年在人才培养上取得的成绩竖起大拇指。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专业2019届博士生石青燕就是宋永利培养的5位博士生之一。读博期间,她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学习,并获国家奖学金,博士刚毕业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宋老师常常告诫我们,做学术绝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把基础打扎实,如果选定了一个方向,就要静下心来读透几本该领域的权威著作。”石青燕说起初见博导宋永利的情形不禁感慨道,“现在回想起来,阅读文献著作的基本功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我后来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我非常感谢宋老师给我很多时间让我循序渐进地进入研究状态,慢慢产生研究兴趣,而不是为了写论文而做研究。”

在宋永利看来,在科研攀峰路上,“强基”才可能“登峰”。“作为导师,我需要做的是尽自己所能做好‘导向标’,让学生走对路。”宋永利说。

每周三、四下午,是宋永利带领团队成员同研究生们探讨科学问题的固定时间。“每次讨论会,我们先汇报自己本周所看的论文及书籍,宋老师会让我们先把大致思路讲一下,接着就是我们将论文中的每一个公式仔细推导演算,如果哪一步过不去,我们就和老师们头脑风暴式讨论。”杨凤坦言,“如果论文中有不懂的地方,想要浑水摸鱼过去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宋老师会向汇报人连续发问,并要‘求甚解’。”

值得一提的是,宋永利还经常带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宋老师一直积极鼓励并且引荐我们到很多知名学者那里进行访问深造,正是得益于宋老师推荐,我才有机会到本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史峻平教授那里访问学习。”石青燕说。

06宋永利(右1)与动力系统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Peter Bates教授(右4)、李继彬教授(右2)、李佳教授(右3)、韩茂安教授(右5)、张同华教授(右6)在一起

宋永利(右1)与动力系统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Peter Bates教授(右4)、李继彬教授(右2)、李佳教授(右3)、韩茂安教授(右5)、张同华教授(右6)在一起


引才育才,营造崇尚学术的学术良好氛围

去年,我们团队又引进2位青年才俊。”宋永利欣喜地说,目前团队成员研究方向聚焦于微分方程稳定性与分支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大家研究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团队成员的职称、年龄层次等也比较科学合理。”

做科研,氛围很重要。”2022年加盟团队的孙宪波教授说,与科研团队中的学者聊研究难题,科研视野不断开拓,才能共同完成更具价值的研究。孙宪波感言,“我是冲着师大浓厚的学术氛围来的。”

而说起引荐孙宪波,宋永利笑称“我从孙宪波读博时就开始关注他了。”2017年,还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读博的孙宪波与宋永利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相识。“宪波当时作学术报告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而孙宪波也同样被宋永利的报告所吸引。此后,两人便互加微信好友,交流学术观点,时间一晃就是5年。“路遥知马力,团队引才要慎之又慎。”宋永利严肃地说,“要德才兼备,‘德’是首要的基础的,‘才’是必要的关键的。”

在宋永利看来,做研究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难题的解决往往是靠团队的力量。“去年,数学学院有2位青年教师分别获得国家科技部青年科学家项目和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答辩资格,学院邀请了几位高水平教授进行讨论、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宋教授都是有请必到,而且每次都提出非常有价值的意见,我觉得很了不起!”徐金芳感慨地说。

07作为会议负责人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应用动力系统最新进展国际会议

作为会议负责人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应用动力系统最新进展国际会议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勤园23号楼 
电话:0571-28867633 邮编:311121
版权所有 © 2021 杭州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